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组委会

全智赛组委会〔2025〕28号

AIC大赛 “智能通信”主题赛的通知

各高等院校、有关单位:

“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正式竞赛目录内赛事,自2019年起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共吸引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所高校选手参赛,累计参赛队伍2.4万支,参赛选手人数超过3.7万人。为激发高校通信相关学科学生探索和运用人工智能的热情,挖掘和催生一批“智能通信”优秀创新成果,根据《第七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通知》(全智赛组委会〔2025〕16号)要求,经大赛组委会同意,现正式启动“智能通信”算法主题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智能通信学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基础学科,与全球信息技术前沿及现代通信工程发展紧密相连,在5G/6G网络架构、天地一体化通信、量子通信、智能信号处理等关键领域发挥着支柱性作用。近年来,在万物互联需求激增和通信技术迭代升级的双重推动下,超大规模MIMO、太赫兹通信、智能频谱共享、空天地海一体化组网等复杂系统问题成为学科研究热点,对通信技术的智能化演进提出全新要求。人工智能凭借其卓越的模式识别与自主决策能力,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将为网络优化、资源调度、信号处理等关键环节带来突破性创新。为推进“人工智能+通信”这一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挖掘和催生一批“智能通信”优秀创新成果,特举办本次“智能通信”算法主题赛活动。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组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三、参赛对象

国内外高校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赛,特别鼓励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跨学科团队联合参赛。

四、参赛要求

(一)选手可单人创建队伍参赛,也可与本校(不含分校)其他选手组队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跨校组队无效)。每支团队设置1名队长,负责团队管理及提交比赛结果;

(二)每支团队最多可设置2名指导老师;

(三)报名截止后,参赛团队及指导老师信息均不得变更。

五、赛题说明(赛题代码AIC-TC-005)

在通信技术教学、科研与产业应用的发展进程中,人工智能正成为核心创新引擎,为通信学科演进注入变革性动能。本赛题采用开放式命题,重点考察参赛团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通信领域前沿难题及工程实践需求的能力,或是在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信号处理等专业研究中,创新运用AI技术提升系统性能、优化资源调度效率或实现突破性的通信技术革新。

作品以技术报告形式呈现从需求分析到任务实施完成全部过程。技术报告大纲及评分规则详见附件《AIC主题赛技术报告参考大纲-智能通信》《AIC主题赛评分规则-智能通信》。

六、奖项设置

(一)参赛团队奖项设置

1.复赛奖项设置。复赛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数量分别不超过该赛题有效作品总数的15%、25%、30%,颁发省赛获奖证书。复赛一、二等奖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

2.国赛奖项设置。国赛设一、二、三等奖,数量分别不超过入围全国总决赛队伍总数的15%、25%、30%,颁发国赛获奖证书。

(二)优秀指导教师奖

大赛组委会向荣获国赛一、二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颁发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荣获复赛一、二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颁发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优秀个人奖

给予在大赛中工作表现突出的专家评委(裁判)、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分别颁发优秀个人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

(四)优秀组织单位奖

给予在大赛中成绩突出的院校颁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

七、赛程安排

(一) 报名(截止日期9月19日)

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网站(www.aicomp.cn)注册参赛,按照要求填写团队信息。注册完成后选择“算法主题赛”赛道并缴纳500元/团队报名费即可正式参赛。报名截止日期为9月19日22:00。

(二) 初赛(9月20日—9月30日)

1.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9月26日22:00。截止日期后则无法对作品进行修改。逾期未提交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2.9月27日—9月30日,组委会对上传的初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包括材料完整性进行审核、主题符合性审查(作品是否符合赛题主题)、技术报告查重和科技伦理审核,最终推荐审核通过的作品进入复赛。

(三) 复赛(10月31日之前完成)

1.复赛评审: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进入复赛的作品进行线上评审,评审过程中专家若对作品有疑问,则会提前通知参赛团队进行在线答疑;

2.复赛评奖:组委会根据复赛成绩,按照不超过复赛设奖比例评选出复赛一、二、三等奖并在大赛官网上公示。公示结束后颁发省级证书。复赛一、二等奖获奖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

(四) 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分为线上半决赛和线下总决赛两个阶段,具体赛程安排另行通知。

1.作品完善: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作品在半决赛之前可以继续完善作品,并提交答辩PPT;

2.半决赛:组委会组织对晋级国赛作品进行线上答辩(5分钟答辩+3分钟评委提问)。作品半决赛成绩=复赛成绩*50%+线上答辩成绩*50%。组委会根据半决赛成绩,按照不超过国赛设奖比例评选出国赛三等奖获奖作品。成绩排名前40%的作品晋级总决赛;

3.总决赛:总决赛采取线下答辩形式进行评审(8分钟答辩+5分钟评委提问)。作品总决赛成绩=半决赛成绩*50%+答辩成绩*50%。组委会根据总决赛成绩,按照不超过国赛设奖比例评选出国赛一、二等奖获奖作品。参赛团队因故无法到达现场答辩可选择在线答辩,但作品最高只能获得国赛二等奖。未参加答辩视同弃赛。

八、联系方式

智能通信主题赛联系人:卢立洋,戴金晟

智能通信主题赛联系邮箱:luliyang25@bupt.edu.cn;

daijincheng@bupt.edu.cn

智能通信主题赛QQ群:1043264162

 

关于举办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算法主题赛智能通信20250728

 

附件:1.《AIC主题赛竞赛规则及作品提交要求-智能通信》

2.《AIC主题赛技术报告参考大纲-智能通信》

3.《AIC主题赛评分规则-智能通信》

4.《AIC大赛学生报名参赛指南》

5.《AIC大赛教师系统操作指南》

 

大赛总通知:关于举办第七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的通知

编辑人:AIC大赛组委会